close
Blogtrottr
UDN健康醫藥
健康醫藥:精選不可不知的醫療常識以及最hot的生活議題,分為「健康話題」、「醫藥中心」、「美容兩性」、「生活話題」等單元。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Simple & Affordable SMS!

Text messages have a 95% open rate within 5 minutes. Over 50,000 businesses, non-profits, and groups rely on Ez Texting for their SMS marketing. Sign up fre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首例! 廚師罹肺腺癌 確診職業病
Jun 13th 2014, 09:05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勞動部最近通過認定國內首例廚師罹患肺腺癌,與長期暴露於油煙環境有關,屬於職業病。 報系資料照
廚師罹患肺腺癌,小心是職業造成的職業病! 勞動部職業病鑑定委員會最近通過認定國內首例 (也是全球首例)廚師罹患肺腺癌,的確與其長期暴露於油煙環境有關,屬於職業病。此案例從事廚師工作34年,後來罹患肺腺癌,提出職業病申請認定,二度被勞保局否決,經3年半才被確診,具指標意義。遺憾的是,當事人去年4月已過世。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表示,當事人雖已領勞保局傷病、死亡等給付,但經認定後,可改領職災傷病及死亡給付,差額初估約80餘萬元。

勞動部表示,案主楊先生自民國65年至99年在多處餐廳擔任主廚,負責牛羊豬雞排餐類煎、炸料理,99年51歲健檢時發現胸部X光異常,確診罹肺腺癌,因其長期從事廚師工作,以吸入廚房油煙致癌向勞保申請職業傷病給付,但勞保局否決,楊先生再到成大職業病防治中心診斷,醫生提供職業病診斷證明,他再據此向勞保局申請重新認定,仍遭否決,遂向勞動部職業病鑑定委員會提出申訴,今年5月終於鑑定通過。

職安署署長傅還然表示,肺腺癌雖是表列職業病,但要與一般工作有對應性,例如暴露於石綿、二胺基聯苯、苯、無機鎳等特定物質,廚師雖暴露於高溫油炸環境,但無明確特定致癌物質,很難找到廚師罹癌與職務相關,經請勞研所從事本土流行病學調查,並比對衛福部罹癌檔案研究,才以「不能排除與職務相關」為由,認定「視為職業病」,成為國內首例鑑定案。

職安署表示,多年來送職業病鑑定委員會只有2件廚師罹癌案例,另一案因為非肺腺癌,未鑑定為職業病,此案是首例。原本當事人已領取勞保傷病、失能及死亡給付,確診職業病後,可改以職災領取傷病、死亡給付,扣除已領取者,差額約80餘萬元。

【2014/06/13 聯合晚報】

長期暴露油煙致癌?臨床難證實
Jun 13th 2014, 09:03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勞動部通過認定國內首例廚師罹患肺腺癌屬職業病案例,台北榮總胸腔科主治醫師陳育民指出,門診確實觀察到有許多不抽菸的肺腺癌患者,均長期暴露在廚房油煙中。但現有臨床證據只能說兩者有相關、會「增加危險性」,難以證實油煙就是罹癌的主因。勞動部作出此裁示需要很大的勇氣,恐成為未來眾多勞資糾紛的起源。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肺癌團隊主治醫師蕭世欣也持同樣看法。他指出,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楊泮池之前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就發現,廚房油煙與肺腺癌間,在統計學上確實有相關性。

但臨床醫學講求實證資料,目前仍無研究可斷言長期吸入油煙會罹患肺腺癌。正因如此,勞動部職業病鑑定委員會處理此案,才會花了近四年時間才做出裁示。

陳育民說,勞動部該項裁決應該是全球第一個認定廚房油煙引發肺腺癌的職災鑑定,這對臨床醫師來說,可能帶來不少困擾,未來要求開立職業災害證明的肺癌患者,勢必明顯增加。除了廚師,加油站、加工區員工都可能比照,因為汽油汙染、空氣汙染也可能引發肺癌。甚至家庭主婦如罹患肺腺癌,也可以引用此案例,控告排油煙機廠商。

為了減少罹癌風險,陳育民建議,工作環境應有良好通風設施。一般民眾在家作菜時,應盡量避免大火快炒,選擇燃點較高的食用油,如果覺得油煙嗆鼻,應提高警覺改善排煙設備。

【2014/06/13 聯合晚報】

熬夜瘋世足 小心吃肥
Jun 13th 2014, 07:24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許多足球迷熬夜看轉播,餐廳順勢更推出高熱量特餐,小心球賽結束身材走樣。 報系資料照片
瘋世足,小心肥油上身!世界盃足球賽正式開打,許多足球迷熬夜看轉播,還有美式餐廳、速食業者推出深夜直播球賽優惠,號召球迷一起看球賽;有些人則在家裡邊看球賽播、邊吃美食。專家提醒,若沒有節制,等世足賽結束後,身材恐怕走樣,增加好幾公斤。

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指出,許多研究證實,睡眠不足會刺激大腦和胃產生饑餓感,增加夜晚食欲,不自覺就可能就會攝取過量的高碳水化合物和油炸食物。

許多足球迷熬夜看轉播,餐廳順勢更推出高熱量特餐,小心球賽結束身材走樣。 報系資料照片
邱淑媞提醒大家健康瘋世足,建議喝白開水、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既能解渴,也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另外,餅乾、零食、炸雞、薯條都屬於高脂、高熱量食物,建議球迷改以生菜沙拉、時令水果作為點心。

另外,球迷長時間觀看球賽雙眼容易疲勞,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芭樂,及富含維生素A、有助視覺維護的聖女番茄。堅果種子類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纖維質、鎂等營養素,讓熬夜看球賽民眾皮膚更健康。球賽中場休息時,應多起來活動筋骨,做些肩頸伸展動作,也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衝動刺青…去除花半年痛3倍
Jun 13th 2014, 07:23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天氣漸熱,民眾穿著越來越清涼,有些人因為季節或結婚等特殊原因,想除去身上刺青。醫師提醒,有些刺青師傅自行購買雷射儀器,提供不合法的「雷射服務」,結果有人去除不乾淨,留下輪廓。醫師提醒,刺青去除比刺青時疼痛三倍。

桃園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胡倩婷表示,臨床上常見要穿婚紗的女性,來除手臂、脖子、背部的刺青。不少人誤以為刺青時沒有花多少工夫,也不會特別痛,但去除刺青時才發現沒那麼簡單,就有青少年在好奇下讓朋友「練習」刺青,事後發現去除不易才後悔不已。

雷射除刺青至少要兩到三次療程,每次須要間隔兩個月,因此往往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抹掉身上的印記。以雷射一發100元計算,小面積的刺青,就要花數千元到兩萬元才能除乾淨,花費遠比刺青費用高。

雖然雷射前會上麻藥,但因刺青的顏料滲入皮膚中,因此同一部位可能要打三、四發雷射,疼痛度比刺青時多三倍。同時,雷射原本是用於去除黑色素,雷射對刺青使用的黃、綠、紅等染料反應不佳,有時還得磨皮才能徹底去除。

胡倩婷說,有些患者告訴她,有刺青師傅為了招攬生意,提供「術後服務」,自行購買雷射儀器幫不滿意的顧客去除刺青。她提醒,打雷射是醫療行為,需由醫師執行。此外,施打雷射時,施做的醫師、患者都應戴上合格專用護目鏡,否則眼睛很可能受傷。

不會帶孩子!? 成長曲線圖成父母壓力來源
Jun 13th 2014, 07:17

【聯合線上企劃/文:鄭嘉蕙】

「請教主任,我兒子今天測量,生長曲線圖又是在第3百分位曲線,都被婆婆念、說我不會帶孩子,到底該怎麼辦啊?」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肝膽胃腸科主任張碧峰醫師一聽,馬上觀察林小弟的資料,發現他從出生到六個月大,生長曲線圖都維持在個位數的百分位曲線位置。

「其實不用過度擔心喔!林小弟的各項測量結果,一直沿著自己的曲線在走,就像龜兔賽跑一樣,先跑不見得保證贏,不用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張碧峰主任說。

張碧峰主任進一步解釋,很多新手家長在門診時經常會對孩子的生長曲線圖落點高度重視,事實上,對於寶貝的頭圍、身高、體重的百分位曲線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觀察,要進行大約六個月的追蹤,才能精準解讀。

「如果孩子的生長曲線真得偏低,我們會進一步檢查,看看器官的發育各方面有沒有問題。另外,如果生長曲線圖的落點突然有大幅降低,就需要格外注意,透過抽血、驗尿或糞便,甚至肝、腎功能的檢查找出原因,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張碧峰主任說明。

根據小兒部肝膽胃腸科醫師的臨床經驗,剛出生的嬰兒是反映在媽媽肚子裡營養吸收的狀況,但是在出生之後,幼兒的生長就是喝奶的成果。還是鼓勵媽媽盡可能哺餵母乳,因為媽媽可以把活的抗體、透過乳汁讓寶寶直接吸收。

張碧峰主任表示,一般觀察喝母乳的嬰幼兒排便次數較多、也比較軟,喝配方奶的孩子排便相對較硬,原因就出在脂肪酸當中棕櫚酸連接的位置不同。

母乳裡的棕櫚酸結構有高達70%至85%是在sn-2的位置上,而一般配方奶的棕櫚酸多在sn-1、sn-3的位置。sn-2的棕櫚酸在吸收的過程中不易和鈣質結合、產生皂化作用,寶寶腸道比較容易吸收,也因此母乳寶寶比較不會排出硬梆梆的大便,排便順暢了,腸胃就不脹、食欲就會好,孩子就能以正常的進度長大,父母親也比較安心。

對嬰幼而來說,有些孩子對乳糖、蛋白質耐受性不佳,就會引發一些腸胃道的不舒服。張碧峰主任提醒家長,若是到了換奶期,還是要依照寶寶的體質去挑選,選擇較好吸收的品牌,另外也需要多注意寶寶喝奶的量、觀察排泄物的變化,再對照生長曲線圖,相信寶寶就能健康成長。

了解更多>>

抗腸病毒三部曲!綠豆薏仁清熱解毒
Jun 13th 2014, 04:52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腸病毒疫情再度拉警報。中醫師提醒,除了透過洗手、環境清潔、均衡飲食等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以及降低感染機會,建議平時可多吃綠豆薏仁湯,或是利用藥膳茶飲提升免疫力,不僅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同時還能緩解咽喉不適,避免腸病毒感染的風險。

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家中幼童若有發燒,或是意識不清,都須趕快就醫。

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家中幼童若有發燒,或是意識不清,都須趕快就醫。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楊紓怡表示,腸病毒是經由接觸、飛沫傳染,或吃了受到病毒污染的食物與水而引發,10歲以下學童為好發族群,其中又以新生兒及3歲以下幼兒為高危險群;一般潛伏期約3至6天,多數人感染後沒有症狀。

風邪熱毒 四神湯恢復體力

典型的腸病毒感染臨床症狀為手足口症,包括口腔黏膜、牙齦、舌頭等出現潰瘍,手足掌側、臀、膝蓋等處出現紅皮疹,雖然以上的臨床表現都可由症狀治療緩解,但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持續嘔吐、呼吸急促等情況,則需立即就醫治療。

目前是腸病毒的流行高峰期,中醫觀點認為,腸病毒以其臨床表現應歸屬「溫病」、「濕溫」、「時疫」範疇,為風邪熱毒,兼夾濕邪,蘊於肌表為病,治療以疏風清熱、涼血解毒為方向。在緩解發燒及全身痠痛部分,大家常吃的四神湯,也可以拿來當作病後調養,幫助小朋友早點恢復體力。

中醫認為,藥膳茶飲提升免疫力,緩解腸病毒肆虐風險。(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中醫認為,藥膳茶飲提升免疫力,緩解腸病毒肆虐風險。(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對抗腸病毒 三部曲】

首部曲:「預防勝於治療」

針對高危險群的新生兒及嬰幼兒,補足脾、肺之氣,以加強提升免疫力,避免感染腸病毒,建議用免疫茶做為調節,材料包括黃耆3錢、白朮3錢、防風2錢、茯苓2錢,以1000c.c.水煮開後轉小火悶30分鐘,待涼即可飲用。

二部曲:「清熱解毒」

感染腸病毒後會出現發燒、咽喉疼痛、嘔吐、身痛等症狀,此時可用銀花薄荷茶來緩解,材料為金銀花3錢、板藍根3錢、連翹2錢、薄荷1.5錢、紫蘇1.5錢,以1000c.c.水煮開後轉小火悶30分鐘。若是出現手足、臀部等的水泡,則可酌加涼血藥如生地黃2錢、白茅根2錢一同熬煮。

三部曲:「益氣養陰」

腸病毒發病後期,水泡、潰瘍等皆已減輕,此時體力尚未恢復、容易感到疲倦等,也可能會產生咳嗽、慢性咽炎等症狀,建議可用養陰生津茶來滋養,材料包括沙參2錢、麥門冬2錢、桔梗2錢、紫蘇2錢、玉竹2錢,以1000c.c.水煮開後轉小火悶30分鐘即可。

【中醫師小叮嚀】:

除了中藥茶飲可以幫助症狀緩解外,飲食方面要以清淡、冷熱適宜的流質食物為主,也可適量飲用椰子汁、蓮藕汁等來達到清熱涼血的功效。生活習慣上,注意居家衛生及個人衛生問題、勤洗手,將感染機會降至最低,進而達到標本同治的效果。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性感女寫真 的頭像
    性感女寫真

    整型美容

    性感女寫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