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又痛了!(設計對白)
許多老人家深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壢新醫院復健科李朝智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易發作在50歲以上的人,尤其是女性或是體重較重的人,且症狀分為輕、中、重度,可依程度治療。
報導╱周佩儀 攝影╱施偉平 部分圖片╱資料照片
李朝智醫師表示,女性軟骨較單薄,加上50歲停經後,荷爾蒙分泌不足,關節內軟骨較易受到磨損,因此比男性更容易有退化性關節炎;體重愈重,膝關節軟骨磨損愈快,此外,常上下樓梯、或工作需反覆站立蹲下、喜歡爬山的人也容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屬於慢性漸進式的疾病,應分為輕、中、重度來治療,如果控制得宜,症狀不一定會惡化下去。
【先了解】腰椎膝關節好發
關節有軟骨與潤滑液,緩衝活動時骨頭間的碰撞,但年紀增長與運動習慣,軟骨、潤滑液減少,形成輕度退化性關節炎;再有骨刺,就成中度退化性關節炎,好發50歲以上及膝關節、髖關節、腰椎、頸椎、腳底板。
輕度症狀不明顯
退化性關節炎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是關節軟骨稍微有磨損、潤滑液開始不足,症狀不明顯,在站立蹲下、上下樓梯會有點疼痛;如果變成中度,走平面道路都會覺得膝蓋不舒服,重度不管在任何情況皆會疼痛。
【這樣做】輕度可施打玻尿酸
輕度退化性關節炎可多補充保健品,像葡萄糖胺、軟骨素,盡量不要久蹲、上下樓梯、爬山,以免加速磨損;如果還沒形成骨刺,可在關節處打玻尿酸,或增生注射治療,如高濃度葡萄糖注射、高濃度血小板注射,針對軟骨磨損處增生,有可能使軟骨長回來,有效降低疼痛。復健方面,可用光電熱治療改善膝蓋疼痛。
重度考慮人工關節
重度退化性關節炎,因患者多為老人家,大多不希望開刀治療,因此建議可先做3個月的復健,如果沒有效果,或是症狀愈來愈嚴重,才會建議進行侵入性的治療,例如清創、修補軟骨,或是直接換人工關節。
中度加強復健治療
中度退化性關節炎由於骨刺已經形成,膝蓋疼痛不適的症狀會很明顯,走平面道路也會感到膝蓋不適,雖然治療方式與輕度差不多,但是成效通常會比輕度差,例如輕度打玻尿酸有6成效果,但中度只剩3成。李朝智醫師建議,中度患者除了持續上述治療之外,應加強光電熱復健治療,只要持續不中斷1個半~2個月以上,通常疼痛症狀就會改善。
改善病因防止惡化
若要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從輕度變中度、中度變重度,主要關鍵在疾病形成的原因,例如因肥胖導致退化性關節炎,仍不減重,繼續惡化的機率就非常高;此外,復健也很重要,持續復健再搭配良好日常生活習慣及運動姿勢,症狀不見得會惡化。
【醫師說】
有些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會把退化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劃上等號,詢問是否也要吃鈣片補鈣,但其實這兩種疾病的成因和治療方式完全不一樣,提醒民眾勿搞混。
模特兒╱何淑娥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