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ETtoday 健康新聞
ETtoday.net 線上提供即時新聞,包括政治、財經、社會及國際要聞,以及生活、消費、寵物、新奇、娛樂、運動、旅遊資訊和相關新聞報導。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社經地位低 增心肌梗塞死亡風險
Jun 30th 2014, 09:0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日益升高,並有年輕化趨勢,主要是現代人生活步調緊張,飲食西化所引起。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研究團隊,特別針對「社會經濟地位與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的關係」做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急性心肌梗塞病患,會有較高的短期死亡風險。其中,弱勢的女性風險最高,應多留意關心。

▲社經地位低 心肌梗塞死亡風險增(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此研究以台灣全國人口為基礎做調查,2004至2008年期間有23568例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病患,每位病患追蹤2年或直至死亡。其中,以個人社會經濟地位衡量個人保險支付金額,以鄰里社會經濟地位定義其家庭收入,並進一步分類為優勢或劣勢。觀察時間為6個月,追縱1年和2年的在院死亡率,以存活分析來比較不同社會經濟地位族群間死亡率差異。

發表研究者大林慈濟醫院教學部副主任暨耳鼻喉科醫師李清池指出,研究發現低社經地位者罹患充血性心臟衰竭、慢性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敗血病和中風比例相對提高。較低社經地位者若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則出現較低的比例診斷血管造影,及隨後的皮下冠狀動脈治療等狀況。

李清池進一步透露,同樣罹患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以男性而言,相較於高個人社經地位且居住在優勢地區者,低社經地位者且居住在劣勢地區者有高達1.83倍的死亡危險;若是以女性來說,低社經地位且居住在劣勢地區者,較高社經地位且居住在優勢地區者,有2.37倍的死亡危險。透過研究顯示,低社經地位死亡風險較高,而且女性又高於男性,因此若周遭有類似案例,宜時時關心,避免發生憾事。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視物扭曲! 小心黃斑部病變上身
Jun 30th 2014, 04:54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

視力模糊產生幻覺?小心是黃斑部病變惹禍!一名66歲的張先生,某天開車時發現路邊牆壁竟出現變形,原本以為是自己產生幻覺,就醫後才發現,右眼出現黃斑部病變。眼科醫生指出,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嚴重將致失明,老年人更需特別留意,避免誤以為眼睛自然老化,產生視力模糊,延誤就醫時間。

▲物體扭曲視力模糊 小心黃斑部病變上身(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大林慈濟醫院眼科主任樊文雄表示,黃斑部會因為退化產生病變,造成感光細胞受損,中心視力變差或扭曲。一般最常發生在50歲以上,而且年紀愈大,惡化愈嚴重。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10人就有1人罹患黃斑部病變,發生機率不低。其中,高齡老化、家族遺傳因素、飲食、抽菸、心血管疾病及高能量可見光(藍光)等,都是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

樊文雄醫師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一般分為乾性及濕性兩種。乾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常在黃斑部出現隱結以及色素上皮層退化,若病情逐漸擴大,視力也會隨著降低。濕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患的黃斑部常出現新生血管增生而造成出血,滲出物及積水增加而使視力惡化,嚴重時有失明危險,張先生就屬於此類。治療方式則以新生血管抑制劑的效果較佳,可以有效恢復視力,張先生最佳矯正視力已從0.2恢復到0.7,恢復狀況良好。

樊文雄醫師提醒,要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發生,建議不要抽菸,並多食用具抗氧化功能的食物,例如乾果、深綠色蔬菜和水果等,同時需控制血壓和血脂。在眼睛保護方面,應避免強光直接照射,外出時最好配戴太陽眼鏡。使用電腦或手機的族群,要留意LED螢幕發出較多的藍光,建議做好眼睛防護,常保視力健康。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氣喘到沒聲 甲狀腺癌作祟?
Jun 30th 2014, 03:2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患有氣喘的中年婦女,幾年前因病情加重,開始服用內科藥物,卻不見改善,前往醫院照胸部X光也看不出任何問題,但婦女氣喘毛病日漸嚴重,甚至逐漸沙啞難以發聲,最終至耳鼻喉科求診,發現一邊聲帶已經麻痺,進一步進行超音波檢查後,確定罹患甲狀腺癌,且癌細胞竟已轉移肺部。

▲聲音沙啞又喘不過氣! 甲狀腺癌作祟?(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收治這名婦人的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說明,該婦人的甲狀腺腫瘤已將氣管壓扁,把周圍神經都包住,導致患者聲音沙啞,將其未被破壞的神經保留,並把甲狀腺、淋巴及胸腔的腫瘤清除乾淨後,配合碘131的治療,目前婦女身體狀況良好,也能夠正常生活。

婁培人醫師表示,甲狀腺疾病好發於女性族群,早期罹患甲狀腺腫瘤大多因食鹽缺碘,然而,在政府實施食鹽加碘後,已逐漸減少。甲狀腺癌發生原因,除輻射傷害外,其餘病因皆不明。他並進一步表示,罹患甲狀腺癌的患者以乳突癌最為常見,但也不需太過緊張,若為45歲以下且腫瘤不到1公分的女性,只需將其中一葉甲狀腺摘除,且預後狀況較好,20年存活率可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上述婦女由於年紀已過中年,因此將甲狀腺全部摘除,避免癌細胞復發。

婁醫師指出,過去的甲狀腺手術,為了保護喉返神經及副甲狀腺,因此癌細胞清的較不乾淨,也多以綁線或止血夾止血,往往會導致異物殘留於身體中,造成患者的負擔。隨著醫療進步,新式超音波刀的問世,利用器械震動止血,減少手術所造成的側向熱傷害,不但溫度較低,也可避免傷及喉返神經及副甲狀腺,術後復原較快;除此之外,由於罹患甲狀腺疾病的族群以女性居多,超音波刀將手術傷口減小,替愛美女性找到一個新選擇,但此器械目前尚未通過健保給付,需由患者自行付費。

婁醫師說,甲狀腺癌與其他癌症相比,為一預後較好的癌症,因此,國人平時應當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若發現喉結下方胸骨上方有腫塊,並會隨著吞嚥動作移動,恐為甲狀腺腫瘤,醫師也提醒民眾不用太過擔心,只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便可避免甲狀腺疾病惡化。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胰島素治療導致洗腎? 醫:迷思
Jun 30th 2014, 02:09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

根據2013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簡稱IDF)報告,台灣糖尿病盛行率估計為9.78%,相當於每10個人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盛行率攀上新高。亞東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施婷婷表示,糖尿病患者常有錯誤觀念,認為洗腎、眼睛病變就是因為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所導致;其實,「高血糖」本身才是傷害器官的主因。

▲糖尿病患迷思:胰島素治療導致洗腎?(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施婷婷醫師指出,血糖控制不良才會導致腎衰竭、視網膜病變、血管硬化等併發症的發生。通常糖尿病患者都是已有腎病變不宜服用口服藥時,才願意接受針劑治療。根據大型的研究結果,第二型糖尿病病患在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後,血糖仍未達治療目標時,就應接受針劑治療。

糖尿病針劑治療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為傳統胰島素治療,及另一種突破性的新型藥物GLP-1類似物,而臨床上發現,注射胰島素會造成體重增加;施婷婷醫師說明,因為胰島素控制糖、脂肪、蛋白質三種物質的正常代謝,患者若接受胰島素治療,就會促進三者的吸收利用,有些患者因為血糖下降而食欲增加,也會導致肥胖。

另一種新型的GLP-1類似物則是屬於腸泌素荷爾蒙的一種,扮演人體運作重要的角色;施婷婷醫師解釋,當人體進食後,胃腸道會產生GLP-1,腸泌素荷爾蒙能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且抑制昇糖激素的上升,以維持餐後血糖的穩定,多數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就是因缺乏「腸泌素荷爾蒙」造成血糖不好控制。此外,使用此控糖藥物後對於熱量需求以及食慾都會減少,並能延長體內胃排空時間,減緩腸胃道吸收速度,因此有減輕體重的效果。

施婷婷醫師提醒,糖尿病患在日常注意事項中,藥物、飲食與運動的配合是最根本的。患者必須要自我監測血糖,隨時瞭解自己的血糖值,以做為調整飲食、活動量及醫師調藥的重要依據。亞東紀念醫院目前有最新型的「雲端血糖機」,患者使用雲端血糖機測血糖後,數值會即時傳送至亞東院內,若血糖值不穩,醫護人員將致電關切,能幫助患者有效安全的控制血糖。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性感女寫真 的頭像
    性感女寫真

    整型美容

    性感女寫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