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健康醫藥
健康醫藥:精選不可不知的醫療常識以及最hot的生活議題,分為「健康話題」、「醫藥中心」、「美容兩性」、「生活話題」等單元。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Great rates not enough?

OptionsHouse is a cutting-edge platform with award-winning technology. Even with our professional tools, you'll still pay great rates.
From our sponsors
女性沒「髮」度!恐是缺鐵釀禍
Jun 26th 2014, 02:19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掉髮是許多女性心中永遠的痛,醫師指出,台灣約有1 成女性有掉髮的困擾,其中3成和疾病有關,平日若是突然大量掉髮,也就是1天掉髮超過100 根,可能是身體發出健康警訊,包括免疫系統、甲狀腺及頭癬等疾病,所以不可輕忽。另外,飲食不均衡,也可能是掉髮的元兇。

台灣約有1 成女性有掉髮的困擾,其中3成和疾病有關。

台灣約有1 成女性有掉髮的困擾,其中3成和疾病有關。

成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楊朝鈞指出,門診曾收治1位35歲女性,6個月前開始注意到落髮量增加,最近3個月覺得整體髮量開始減少,問診之後發現病人肉類食物攝取不多,生理期出血量有時較多。

缺鐵掉髮 應對症治療

之後抽血發現體內含鐵量缺乏,診斷是休止期落髮症,身體缺鐵所引起,給病人補充鐵劑,請她多攝取含鐵量多的食物如肉類,病人掉髮情形於3個月後停止,整體髮量於1年後幾乎完全恢復。

臨床觀察,大部分的掉髮其實與全身疾病並不相關。以最常見的雄性禿為例,大約40%的男性及10%的女性有此疾病,但是其原因是基因遺傳,加上頭皮局部雄性荷爾蒙活性較旺盛,絕大部分患者並無其他全身性異常。

要預防掉髮,應避免整髮過度,洗髮時輕揉而非力扯。(圖片/華人健康網資料照片)

要預防掉髮,應避免整髮過度,洗髮時輕揉而非力扯。(圖片/華人健康網資料照片)

異常落髮 健康出現警訊

常見與掉髮相關的全身性問題包括:甲狀腺疾病、營養缺乏(缺蛋白質、缺鐵、缺鋅等)、自體免疫疾病 (如紅斑性狼瘡)、感染 (如梅毒)、雄性荷爾蒙異常 (如腎上腺、卵巢腫瘤)、藥物引起(如抗凝血劑、維他命A酸)等,這些問題需要詳細詢問病史,並加上抽血檢查來診斷。

【常見掉髮4原因】:

1.日常生活壓力: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激烈,易使人背負日益沉重的壓力。據研究,壓力與脫髮有密切關係,還會加速人的衰老,使皺紋增加。

2.節食缺乏營養:節食使頭髮缺乏充足的營養補給,女生營養不良的情況比男性更多,一過度減肥,只吃蔬菜水果,這種情況極易缺乏蛋白質,頭髮如缺少鐵的攝入,便會枯黃無澤。

3.綁髮過緊影響:綁過緊的馬尾辮、羊角辮和麻花辮,以及將頭髮束得緊緊的捲曲帶,長久都會損害髮根造成脫髮。

4.染燙頭髮損傷:臨床上可見到頭髮的斷裂及受損,常見的原因為過度頻繁的染燙、不良化學藥劑的使用、綁頭髮時過度拉扯、高熱、拔毛癖、安全帽或帽子的過度摩擦等。

【異常落髮 4項指標】

1.掉髮總數量:每天不超過100根。

2.輕輕拉頭髮測試:每次不超過2根,注意頭皮端有無圓球。

3.頭皮看的見,頭髮分線變寬。

4.頭髮變細。

【醫師小叮嚀】:

要預防掉髮,應避免整髮過度,洗髮時輕揉而非力扯,用溫水洗頭且不要在濕髮時梳頭,暫時不綁頭髮;如果有異常落髮情形,應求助皮膚科醫師做正確的診斷找出病因,治療通常需要耐心,以達到有效控制或治癒的效果。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你吃對了嗎?蛋白質首選大豆蛋白
Jun 26th 2014, 02:17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想要健身當「洛基」,非吃蛋白質不可,但是,吃錯蛋白質,不但變「弱雞」,小心吃掉健康!多數人以為成長發育中的小孩,一要吃牛肉、豬肉等蛋白質;有的人則認為吃魚才是最佳蛋白質來源,營養師表示,這一些都是錯誤觀念。根據調查發現,逾7成的人對於蛋白質的攝取順序,都吃錯了!

多數人以為成長發育中的小孩,一要吃牛肉、豬肉等蛋白質;有的人則認為吃魚才是最佳蛋白質來源,營養師表示,這一些都是錯誤觀念。

多數人以為成長發育中的小孩,一要吃牛肉、豬肉等蛋白質;有的人則認為吃魚才是最佳蛋白質來源,營養師表示,這一些都是錯誤觀念。

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最新出爐《國人蛋白質攝取認知與行為大調查》發現,有高達73 %的民眾不知道最新的飲食指南中,蛋白質推薦順序是以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為優先。其實早在2011年,衛福部即發佈過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就特別明確指出「豆、魚、肉、蛋」,為蛋白質攝取的推荐優先順序。

調查也顯示,選擇蛋類、魚類視為獲取蛋白質最好的食物來源佔了近9成左右,更有部分民眾將肉類視為攝取蛋白質的最佳食物選擇。由此可知,國人對於蛋白質的攝取,仍存在一些錯誤的認知。

無肉不歡?當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台南陳家一家三代同堂都嗜肉,結果年僅10歲陳小弟弟的阿嬤因擔心他孫子長不大、長不高,便天天準備滷蹄膀、紅燒魚等食物給他吃,希望能透過這些食物多補充蛋白質,幫助發育。

有近9成左右的民眾認為蛋類、魚類為獲取蛋白質最好的食物來源。

有近9成左右的民眾認為蛋類、魚類為獲取蛋白質最好的食物來源。

長時間下來,陳小弟不僅成為無肉不歡的肉食族、體重超標,更出現高血脂問題,在一次健康檢查的血液檢查項目中,發現其每100c.c.血液就有高達220毫克的三酸甘油脂,遠高於標準值上限150毫克,倘若陳小弟仍不改變飲食習慣,繼續食用大量的肉類蛋白質食物,恐將使心血管疾病提早找上門。

究竟什麼樣的飲食方式、順序,才能獲得營養又健康的蛋白質呢?一樣是蛋白質,攝取的來源、種類不同,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吳映蓉博士說明,這是因為與肉類蛋白質相比,屬於植物性食物的豆類蛋白質少了魚、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中,所含有的飽和脂肪、膽固醇成分,相較於肉類食物,熱量、油脂含量較低,較不易對人體造成額外的負擔。

飲食中應該避免攝取過多的肉蛋類蛋白質,以免增加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適時的以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肉類蛋白質,才是兼顧人體營養攝取與健康的良好方式。

豆類為蛋白質最佳來源 4種營養素功不可沒

吳映蓉博士指出,豆類食物的好處,在於其低熱量、低膽固醇的特性。而豆類食物中營養價值最豐富,最易獲取的則是俗稱「豆類之王」的黃豆,尤其黃豆當中含有3種特殊營養素,包括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植物固醇,可說是功不可沒。

大豆磷脂有抑制腸內膽固醇的吸收的作用,故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大豆磷脂有抑制腸內膽固醇的吸收的作用,故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其中,大豆異黃酮有減少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LDL-C),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HDL-C)的作用,進而能預防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相關疾病的發生。而大豆磷脂、植物固醇成分有抑制腸內膽固醇的吸收的作用,故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另外,大豆卵磷脂也有抗脂肪肝的效果。因此,食用黃豆可說是對人體好處多多。

外食族這樣吃!一、三、五豆漿日助改善

不過,吳映蓉博士也強調,市售黃豆食物的選擇多元,但挑選時仍應以非精製、低油烹調為主要考量,至於飲食選擇性受限的外食族也別擔心,大豆蛋白質的攝取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事實上,國人常見的飲品「豆漿」就是一個方便的選擇。

為了推廣植物性飲食正確觀念,台灣營養基金會提出「肉食族謹記!一、三、五豆漿日」計畫。吳映蓉博士說明,如果是餐餐無肉不歡的肉食一族,擔心自已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建議不妨選擇每星期一、三、五這幾個上班日,飲用豆漿取代部份肉類,來加強補充植物性蛋白質。同時也提醒民眾,在選購豆漿時,建議選擇具國家健康認證的市售包裝豆漿,才能喝出安心與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性感女寫真 的頭像
    性感女寫真

    整型美容

    性感女寫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