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健康醫藥
健康醫藥:精選不可不知的醫療常識以及最hot的生活議題,分為「健康話題」、「醫藥中心」、「美容兩性」、「生活話題」等單元。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Book your hotel early for a discount!

You can reap the rewards with great discounts at participating Pullman, M Gallery, Grand Mercure, Novotel, Mercure, ibis and Formule 1 hotels.
From our sponsors
女人好骨氣!專家傳授6招保骨操
Jun 11th 2014, 16:41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現代年輕女性因坐站姿勢不正、缺乏運動,常有骨質疏鬆、關節發炎僵硬等症狀,另有研究發現35歲以上女性,5成以上有姿勢、柔軟度和平衡感亮紅燈的現象,恐面臨行動力下降的骨關危機。物理治療師建議女性應從年輕時就養成正確姿勢和訓練核心肌群運動的習慣,保護骨骼關節預防老化。

蹲馬步的姿勢可檢測和訓練正確姿勢,強化脊椎骨骼。(動作示範/簡文仁物理治療師、攝影/駱慧雯)

蹲馬步的姿勢可檢測和訓練正確姿勢,強化脊椎骨骼。(動作示範/簡文仁物理治療師、攝影/駱慧雯)

亞洲物理治療聯盟理事長、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健康的骨骼和關節是良好行動力的重要來源,但現代女性常因疏於保健,出現骨鬆、骨折或關節退化等症狀,嚴重時將對個人或家庭帶來沈重的負擔。

女性保健骨骼關節健康應趁早。首先可花一分鐘時間做行動力的自我檢測,項目包括檢查是否有駝背姿勢、彎腰摸地測驗柔軟度,以及單腳站立判斷平衡感。簡文仁物理治療師表示,若表現不佳,平日則可做以下6個動作,訓練核心肌群,強健骨骼,延緩骨鬆,增加關節靈活度,降低跌倒骨折的風險。

【行動力指標1:姿勢】

  • 招式1:雙腳與肩同寬,保持站姿,雙手握拳向前平舉,屈膝,背部保持挺拔,下蹲,大腿和小腿維持90度,姿勢如坐椅子、蹲馬步,避免翹屁股,此動作可強化肌力,強健背部骨骼。若情況允許,也可試著做難度更高的臀部下蹲接近地面動作,但背部仍需保持直挺。

  • 招式2:站立時,抬頭挺胸,後腦杓、臀部、腳跟緊靠牆壁,確定姿勢正確後,雙手上舉緊貼牆面,形成「四貼」姿勢,即可訓練背部骨骼和核心肌群,讓背部保持挺拔。

下腰摸地動作可檢測柔軟度和關節靈活度。(動作示範/簡文仁物理治療師、攝影/駱慧雯)

下腰摸地動作可檢測柔軟度和關節靈活度。(動作示範/簡文仁物理治療師、攝影/駱慧雯)

【行動力指標2:柔軟度】

  • 招式1:保持站姿,慢慢下腰,雙手盡量摸地,能碰到地面代表柔軟度還不錯,若碰不到則需加強柔軟度訓練,靈活腰部關節。但需注意的是,下腰訓練不宜過度頻繁、過度施力,建議每天適量做幾次、動作緩慢,當作檢測柔軟度之用就好。

  • 招式2:保持站姿,身體側彎,盡量讓手能摸到膝蓋以下部位,藉以訓練脊椎關節的柔軟度和靈活性,預防脊椎僵硬而使行動力受限。

【行動力指標3:平衡感】

金雞獨立加上單腳運動的姿勢,可訓練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動作示範/簡文仁物理治療師、攝影/駱慧雯)

金雞獨立加上單腳運動的姿勢,可訓練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動作示範/簡文仁物理治療師、攝影/駱慧雯)

  • 招式1:單腳站立,保持背部直挺,膝蓋彎曲向上平舉,雙手向外平舉,維持「金雞獨立」姿勢,10秒後換腳站立,此動作可訓練靜態平衡感,預防跌倒。

  • 招式2:維持金雞獨立的姿勢,單腳往前後、往左右,來回各踢10次,可訓練動態平衡感。另可保持單腳支撐的姿勢,另一腳往前伸直,做屈膝蹲下的動作,下蹲程度視個人體能狀況而定,越往下蹲的平衡感效果越好。此外,閉眼做動態平衡的訓練,更能增加平衡感,增加身體的支撐力和關節活動範圍,減少跌倒的風險。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25%民眾 三餐都要吃肉
Jun 11th 2014, 16:31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早餐三明治夾火腿蛋、午晚餐吃雞腿或排骨便當,不少人無肉不歡。台灣營養基金會調查發現,四分之一受訪者三餐都吃肉。營養師表示,飲食指南中蛋白質來源順序建議是「豆、魚、肉、蛋」,提醒民眾增加豆腐、豆干等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量。

台灣營養基金會針對500多名25歲以上成人進行調查,發現35%受訪者每天有兩餐吃肉,25%更是三餐都有肉,高達73%的民眾不瞭解蛋白質攝取優先順序。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表示,肉類雖然是攝取蛋白質的重要管道,但飲食中若有過多蛋白質來自肉蛋類,會增加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攝取,恐提高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另外,大腸癌成為國人最好發癌症,也與愛吃肉類、少纖維質脫不了關係。

調查發現,有高達7成民眾每天外食,難以均衡攝取各類營養。吳映蓉說,外食族要少吃炸排骨、炸雞腿、焢肉等,改選擇清蒸、滷、油煎烹調食物。每日可適量增加豆腐、豆干、豆漿等豆製品,或毛豆、黃豆、黑豆等,取代魚、肉、蛋。

每個人每天約需三到六份蛋白質,建議動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最好占1:1。吳映蓉舉例,一顆蛋、一又四分之一片小豆干、半盒嫩豆腐、一杯260cc豆漿等,就算是一份蛋白質,如果吃魚、瘦肉,三個指幅寬就是一份;建議民眾計算蛋白質攝取量時,要同時控制肉類的份量。

國人蛀牙多 衛福部考慮食鹽加氟
Jun 11th 2014, 16:30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台灣是蛀牙王國,為減少國人蛀牙率,衛福部考慮推動食鹽加氟政策。 報系資料照
台灣是蛀牙王國,去年全年和齲齒有關的健保支出近163億元。為減少國人蛀牙率,衛福部考慮推動食鹽加氟政策,上周召開第一次專家會議。衛福部強調,不會強制所有食鹽業者添加氟,將採鼓勵方式執行。

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去年補牙、根管治療、拔牙等與齲齒有關的醫療費用,用掉健保近163億元,占牙醫總額的45%。近年來,12歲以下因蛀牙就醫者,平均每人一年看牙醫兩次,比成人次數略高。

台12歲兒童平均蛀牙2.5顆
世界平均值1.67顆

另外,台灣5歲兒童齲齒盛行率高達79%,12歲兒童平均蛀牙顆數為2.5顆,蛀牙顆數高於全球189國家平均值的1.67顆,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34個國家中,蛀牙顆數也排名第二高。有感於此,衛福部部長邱文達指示研擬食鹽加氟的可行性,並參考世界各國的作法,希望盡快推出這項新措施,降低國內居高不下的齲齒盛行率。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近來對牙科醫師進行「氟化物預防齲齒政策問卷調查」,並召開第一次專家會議,與會學者認為,只要通過食藥署審查,且有完整風險評估,證實食鹽加氟無害於國人健康,就會支持這項政策。

心口司副司長張雍敏指出,瑞、德等歐盟國家及中南美洲國家已實施食鹽加氟,後者係因齲齒盛行率高,世界衛生組織主動介入建議食鹽加氟,執行後齲齒盛行率逐年下降。

衛福部:鼓勵不強制
產品外包裝要明確標示

張雍敏強調,這項政策若上路,不會要求所有食鹽都添加氟化物,將採鼓勵方式,並在外包裝上明確標示。業者如想製造及販售含氟食鹽,需向食藥署事先申請認證。國外研究顯示,食鹽加氟的齲齒預防率可達50%至70%,但提醒洗腎患者還是要嚴格限制食鹽攝取量。

食鹽加氟/專家呼籲:嚴密監測添加量
Jun 11th 2014, 16:27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彭宣雅╱台北報導】

衛福部擬推動食鹽加氟,林口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國外食鹽加氟主要成分為氟化鈉,其次為氟化鉀,低濃度的氟確實可以預防蛀牙,但如果添加過量,可能急性氟中毒,如果要在食鹽加氟,除了要研擬適合的添加量,更需嚴密監測。

添加若過量 可能急性氟中毒

顏宗海提醒,人體如果大量吸收氟化鈉會出現低血鈣症,嚴重恐引起心律不整、神經毒性、血壓降低;慢性氟中毒則會造成氟斑牙,牙齒表面呈咖啡色斑塊,主要發生在三歲以前。

顏宗海說,如要在食鹽加氟,濃度控制相當重要。人體須維持碘與氟平衡,氟含量如增加,碘就會減少,但碘減少可能導致甲狀腺異常等問題。他提醒,國人外食人口多且口味重,究竟要添加多少氟化物,才可預防蛀牙又兼顧健康,必須審慎評估。

兒童牙科醫學會專審委員趙文煊強調,氟化物攝取劑量需要精算,攝取過量,牙齒容易出現一條條的氟斑;且食鹽攝取過量,對孩子健康也不好。他提醒,部分父母以為孩子牙齒塗了氟,就可肆無忌憚吃零食,但不管定期塗氟或食鹽、飲水加氟,都只是預防齲齒的一環。

牙醫:加氟有效果 刷牙還是基本功
Jun 11th 2014, 16:26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黃玉芳、彭宣雅╱台北報導】

衛福部計畫推動食鹽加氟預防齲齒,台大牙醫學系名譽教授韓良俊、台灣口腔衛生學會教授張進順都表示,食鹽加氟如能清楚標示,讓民眾自由選擇,應該是可行的方向。但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主任黃純德認為,刷牙還是「基本功」,幼兒蛀牙兩三歲就發生,預防蛀牙要從小做起,父母要負起替幼兒潔牙的責任。

牙醫公會籲先試辦再決定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暨公關副主委后秉仁表示,多數牙醫師認為食鹽加氟是可行方向,但後續仍要嚴格監控、評估,建議政府可先在一個地區試辦,再宣導試辦成果,且務必要給民眾充分選擇權。

黃純德強調,現在飲食少鹽,若為預防蛀牙刻意強調鹽中含氟的好處,恐怕有違健康訴求。他提醒,氟化物添加標準不能與西方國家相同,香港曾試過飲水加氟,並以歐美的1.0ppm 為標準,卻造成氟斑牙,後來才發現歐美地區從飲食攝取到氟的機率較低,因此添加氟化物標準不能一概而論。

張進順說,國外食鹽加氟是每公斤鹽氟含量200至300毫克。美、港、星已在飲水加氟,當地兒童齲齒率都很低。兒童牙科醫學會專審委員趙文煊指出,目前幼童每半年一次牙齒塗氟,塗的是高劑量氟化物;食鹽加氟則讓牙齒少量、高頻率接觸氟,可有效降低罹患齲齒率。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也說,牙齒塗氟屬於局部性預防,食鹽加氟屬全身性作用,WHO在越南推行食鹽加氟,可降低30%到40%的蛀牙率。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主任鄭信忠說,在安全劑量的前提下,食鹽或飲水加氟,是最省錢、便捷、有效果的預防蛀牙方式,他贊成這項新政策。

建議小學長恆牙後要用牙線

黃純德並建議,幼兒兩歲之後,可嘗試使用含氟牙膏,小學開始長恆牙後就要學習使用牙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性感女寫真 的頭像
    性感女寫真

    整型美容

    性感女寫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