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健康醫藥
健康醫藥:精選不可不知的醫療常識以及最hot的生活議題,分為「健康話題」、「醫藥中心」、「美容兩性」、「生活話題」等單元。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Teach your child to read.

Save 20% now with Hooked on Phonics! Enter 'SAVE20' at checkout.
From our sponsors
過度日曬痣突變 皮膚癌警訊
Jun 10th 2014, 09:41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小時候常曬傷嗎?」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小時候常曬傷是皮膚癌的風險因子。

皮膚癌排行國人十大癌症的第8位,平均每3個小時就有一人罹患皮膚癌,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張義芳表示,常見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皮膚癌與惡性黑色素細胞瘤,其中黑色素細胞癌比率雖然僅占7.8%,致死率卻高於其他兩種皮膚癌的總和。通常皮膚癌早期的治療方式為切除病灶,一旦癌細胞已轉移則採化學治療或免疫療法。

朱家瑜表示,黑色素細胞癌有五成機率會轉移到淋巴結,例如發現手掌有黑色素瘤,醫師常會檢查腋下與手肘的淋巴結;若長在腳掌,則會檢查膝蓋後與胯下的淋巴結,如果淋巴結裡有癌細胞,就會建議切除,避免癌細胞擴散。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研究,以白人為主的社會,造成黑色素細胞癌的BRAF基因突變率為50%。朱家瑜說,華人族群中該基因突變率約20%,台灣一年約有20位黑色素細胞癌病患是BRAF基因突變所引起,目前已有針對此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

「皮膚癌最有效的治療就是及早發現、治療。」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志勛說,台灣一年約有2000人罹患皮膚癌,其中200位是黑色素細胞癌,好發在60至70歲的中老年人,黑色素細胞癌若能在第一期即切除,5年存活率可達8成;一旦未及時處理,第4期的黑色素細胞癌5年的存活率降到0。

楊志勛表示,過度日曬是引發皮膚癌的主要原因,若發現新長黑痣形狀不對稱或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病灶大、表面突起、潰爛都是罹癌警訊,建議尋求皮膚專科醫師協助。

「美國醫學會已發出警訊,故意曬黑是一種危險習慣和動作。」朱家瑜說,膚色白的人曬太陽較容易曬傷,得到皮膚癌機率也較膚色深的人來得高。

夏日豔陽該如何防曬?朱家瑜說,上午10時到下午3時應避免戶外活動,若一定得外出,建議每2至3小時補一次防曬品;選擇防曬產品時,要選PA+++以上,不要盲目追求高防曬係數,因為SPF20與SPF50的差異只有在實驗時,防曬乳在豬皮上殘留的時間差異,但約3小時就會揮發,民眾最好出門前半小時擦防曬品。

圖/聯合報提供

【2014/06/09 聯合報】

驚!高3生沒抽菸 鼻咽癌第3期
Jun 10th 2014, 09:37

【聯合報╱記者湯智斌/台中報導】

鼻咽癌有年輕化趨勢,18歲白姓高3生半年前出現鼻塞、耳鳴症狀,左邊脖子出現腫塊,原本診所醫師診斷為感冒,後來由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檢查才發現是鼻咽癌第3期,經化療和放射線治療,病情獲控制。醫師呼籲民眾如果感冒超過2周以上症狀未改善,或脖子出現腫塊,建議應盡快就醫。

白姓高中生曾到診所就醫吃藥,但症狀並未改善,甚至還發生耳朵疼痛、聽力衰退,卻查不出病因。童綜合耳鼻喉科經內視鏡檢查,發現鼻咽有腫瘤,切片檢查,確定為鼻咽癌。

血液腫瘤科醫師俞瑞庭指出,白姓高中生未抽菸、喝酒,也無家族遺傳病史,有可能是感染人類皰疹病毒第4型,也有可能是他最近1年晚上在電鍍廠打工時,吸入太多粉塵刺激物。

放射腫瘤科葉啟源主任表示,高中生鼻咽有3公分惡性腫瘤,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腺,經放射治療約35次,再接受輔助化療,病情已獲改善。

葉啟源主任說,鼻咽癌平均罹患年齡約為40到50歲,早期症狀不明顯,常會被誤以為是感冒,民眾如果有持續鼻塞、耳鳴,或頸部出現腫塊時要注意,另外有家族病史、抽菸等高危險群也應留意,只要按部就班治療,有很高痊癒機會。

【2014/06/10 聯合報】

揪出糖尿病!別被空腹血糖正常騙了
Jun 10th 2014, 09:31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 ,根據衛福部2012年國人十大死因顯示,糖尿病排名第5位。預防糖尿病,過去大家熟知要掌握「飯前血糖126」這個關鍵數字密碼,事實上,空腹血糖值即使正常未超標,卻仍然有可能糖尿病悄悄上身。醫師提醒,糖尿病的診斷要重視4個數值,才能做到滴水不漏!

空腹血糖的標準值大約可以檢查出50%的糖尿病患者,至於飯後血糖可以檢查出90%。

空腹血糖的標準值大約可以檢查出50%的糖尿病患者,至於飯後血糖可以檢查出90%。

1名45歲吳先生,近期做完例行的體檢,空腹血糖數值為98 mg/dl,慶幸未超標 (正常值為100mg/dl以下),但由於體重過重,同時有高血壓及高血脂,且去年體檢空腹血糖為102mg/dl,因此醫師建議再做飯後血糖及醣化血紅素的檢查,結果發現飯後血糖超過200mg/dl,醣化血紅素也超過6.5%,事實上,已經罹患糖尿病而不自知。

糖尿病診斷 主要包括4個數值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表示,目前糖尿病的診斷主要參考以下4個數值:包括「空腹血糖」超過 126mg/dl 或「飯後血糖」超過200mg/dl 或「醣化血紅素」超過6.5%,或「有高血糖症狀」(包括多尿、頻渴和體重減輕)且「隨機血糖」超過200mg/dl。

目前常以空腹血糖作為糖尿病篩檢的項目,但若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如:體重過重或肥胖、有高血壓、高血脂、女性有多囊性卵巢或妊娠糖尿病、或是曾經有空腹血糖或飯後血糖過高的紀錄、家人有糖尿病等,除了空腹血糖外,也應多留意飯後血糖或醣化血紅素。

糖尿病的診斷要重視4個數值,才能做到滴水不漏!

糖尿病的診斷要重視4個數值,才能做到滴水不漏!

空腹血糖標準值 可檢出半數糖尿病患

研究指出,以空腹血糖的標準值大約可以檢查出50%的糖尿病患者;飯後血糖可以檢查出90%;而醣化血紅素則可以檢查出30-40%。雖然飯後血糖的檢查似乎比較準確,不過必須以標準化的葡萄糖耐受試驗,也就是口服75公克的糖水後2小時再抽血檢查,執行上比較不方便。

另一方面,空腹血糖、飯後血糖、醣化血紅素這三者,事實上都各自呈現出糖尿病發病機轉的不同面向,彼此間有互補性,很難說哪一個才是「黃金標準」。

【醫師小叮嚀】:

康宏銘提醒,為了早日揪出糖尿病,如果屬於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即使目前空腹血糖正常,也不應掉以輕心,應考慮再加做飯後血糖或醣化血紅素檢查,以免已經罹患糖尿病而不自知,早期發現糖尿病早期治療,可減低併發症發生的機會。

防範糖尿病上身,後天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平時注意健康飲食,最好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營造動態生活、限制菸酒、保持正常體重,才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根本之道。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睪固酮低下 活龍難再現
Jun 10th 2014, 09:26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除了年紀增加自然老化,強大工作和生活壓力,也會減少體內睪固酮製造,讓活力、體力、工作表現都變差。醫師表示,精神壓力大會減少體內睪固酮製造,包括職場壓力大的電子業、警察、上班族和性格追求完美男性,都可能造成睪固酮低下,讓工作績效每下愈況。

年過40,不少男性覺得體力下滑、跟另一半的性事力不從心,不再是「一尾活龍」,卻不好意思說出口。楊聰才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睪固酮低下症就是男性更年期,睪固酮可以幫助男性提升心情、記憶力,減少焦慮,還能保護心臟血管,不過睪固酮濃度會隨著年紀降低,過了40歲後,睪固酮可能不足。

楊聰財表示,包括工作壓力大、個性過於追求完美、要輪班、「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的男性,容易影響體內睪固酮濃度。之前街頭抗爭多,警察工作壓力大,也有中壯年警察提早退休。

楊聰財就診治過幾名警察,因為得時輪班值勤、睡不好,希望醫師替開立診斷證明,爭取調內勤工作。但一抽血檢查,才發現這些求診患者,不少人睪固酮濃度都偏低。

楊聰財說,男性如果發現自己有性欲降低、勃起硬度較往日「疲軟」、易感到沮喪、脾氣變壞,或覺得體力和耐力不足、缺乏活力、運動時體力變差、晚餐過後昏昏欲睡、工作績效每下愈況等症狀,只要其中三項符合,建議到泌尿科或是身心科抽血檢查。

除了注意身體變化,楊聰財也提醒,現代人要懂得紓壓,能「吃、睡、動、笑」,是支撐身心健康的四根支柱。建議可以透過「說、唱、做、寫」四招,也就是對親友說出自己的心事、唱唱歌、每天三餐睡前各做20次腹式呼吸,或是透過寫臉書等寫下每天的快樂日記,幫助自己抒解生活中的壓力。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性感女寫真 的頭像
    性感女寫真

    整型美容

    性感女寫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