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健康醫藥
健康醫藥:精選不可不知的醫療常識以及最hot的生活議題,分為「健康話題」、「醫藥中心」、「美容兩性」、「生活話題」等單元。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50% off Print Subscription of USA Today

Get th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doorstep. Lock in the savings and receive USA Today for just $0.75 a day.
From our sponsors
無刀飛秒雷射 有效治療白內障
Jun 10th 2014, 06:57

【經濟日報/台北訊】

手術精準、傷口微細、術後併發症機率降低 一周內可恢復

現年50歲,擔任科技業研發副總的黃先生,10年前做過近視雷射手術,整體視力品質一直很穩定。近一年來,近視度數增加近450度,且伴隨多重影像、視線朦朧白霧化、開會時甚至要跑到投影螢幕前才能看得清楚,晚上開車驚險萬分,就醫檢查才發現有散光及白內障加劇的問題。

大學眼科總院長林丕容說,白內障在發展過程中,會因內部硬化腫脹混濁,使得水晶體逐漸變厚,中央處變凸導致眼睛屈光力增加,有如內建一付老花眼鏡,會發生有一段期間,看近物比以往清晰,但當水晶體變得更混濁、更厚時,又會變成近物看不清楚。黃先生接受「抗老花晶體置換」,利用「無刀飛秒雷射」,搭配具有處理「白內障、老花、散光、近視及遠視」等五合一功能的「多焦點散光晶體」,現在視力看遠1.0,看近也是1.0,開車及看手機都沒問題。

大學眼科體系白內障主任委員林鴻源醫師表示,白內障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搭配人工水晶體。新引進的無刀飛秒雷射,全程以雷射方式進行,加上透過3D影像定位與斷層掃描(OCT),手術截口更微細、更精準、囊袋製作也較圓滑平整,且透過雷射分解水晶體,可大量減少超音波能量,保留更多的內皮細胞,避免角膜水腫,讓手術併發症機率降低、術後三天至一星期就可恢復正常作息。(劉靜君)

【2013-09-13/經濟日報/C11版/企業商機】

老花突變近視 白內障惹的禍
Jun 10th 2014, 06:57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有老花眼的民眾若突然視力變好,當心可能是白內障。大學眼科總院長林丕容日前收治一名50歲擔任科技研發副總的黃先生,他10年前做了近視雷射手術,原本視力品質都很好,最近卻感覺近視增加,反而老花問題不大。檢查才發現是白內障引起,因水晶體變厚,形成短暫凸透鏡效應,使得看近物較清楚,其實已有白內障,應趕緊治療。

林丕容說,患者近一年來近視度數增加近450度,且伴隨多重影像、視線朦朧白霧化,開會時要在投影螢幕前才能看清楚,晚上開車更是驚險萬分,但原本的老花眼卻好像消失了。就醫檢查發現是白內障,因內部硬化腫脹混濁,使水晶體逐漸變厚,產生暫時性凸透鏡效應,看近物較為清晰,但等水晶體愈來愈厚,又會逐漸看不清楚。

黃先生後來接受「抗老花晶體置換」,因為有看遠、看近及夜間開車需求,又做了無刀飛秒雷射,搭配新型「非球面多焦點散光晶體」,目前恢復良好。

大學眼科體系白內障主任委員林鴻源醫師表示,傳統白內障手術傷口較大,日前引進的無刀飛秒雷射,具備3D即時影像定位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手術截口較精準、囊袋製作也較圓滑平整,且保留更多的內皮細胞,避免角膜水腫,降低併發症機率,術後大多3天至一周,即可恢復正常坐息。

新型非球面多焦點散光人工水晶體,可一次處理白內障、近視、散光、遠視及老花現象等5合1問題,術後幾乎不需要依賴眼鏡,非球面設計也有助夜間視力,讓視覺品質更佳。

林丕容提醒,患者若眼角膜、視網膜健康,術後效果較好,建議患者跟醫師討論適當的手術時機,不是一味等白內障「成熟」再手術,以免延誤治療。

【2013-09-04/聯合晚報/A12版/焦點】

治療白內障 快又準!
Jun 10th 2014, 06:57

【文/林煥堯】

隨著年齡老化,白內障成為不少銀髮族的煩惱,眼前一片霧茫茫,不僅視力不清楚,連生活品質都受到影響,尤其現代人用眼過度,不少人不到五十歲就出現早發性白內障,白內障的年齡層逐漸下降,據估計,國內白內障人口已達十五萬人,對國人的眼睛健康影響甚鉅。

治療白內障,唯一的方法是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清除並植入人工水晶體,經過多年發展,人工水晶體已朝向「功能性人工水晶體」方向邁進,也就是說,患者可根據不同視力需求,選擇不同功能,像是解決老花、矯正近視、遠視、散光、提供藍光保護的功能性水晶體,而在最近,新的白內障手術──飛秒雷射屈光晶體手術引進台灣,讓新的技術,與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的搭配更加完美。

白內障手術升級版,更安全、穩定

中壢大學眼科院長林鴻源醫師表示,白內障手術是以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把變硬的水晶體震碎、吸出,再植入人工水晶體,而飛秒雷射屈光晶體手術是將飛秒雷射技術應用於切開囊袋及切割水晶體,讓手術後感染機率降低、提高功能性水晶體的穩定度、減少超音波能量對角膜、韌帶、後囊的傷害,還可矯正散光,可說是白內障手術的最新升級版!

白內障手術必須在角膜切割出2mm~3mm的小傷口,傳統是用鋼刀切開,現在導入飛秒雷射之後,以飛秒雷射極速切割,不但傷口更密合、平整,連帶使得術後的復原時間加快、術後散光現象減少,感染的機率也跟著降低。

「另在超音波晶體乳化及水晶體植入前,要做前囊撕開術,切出一個0.5mm的小圈圈,而對於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前囊開口的大小、圓度及平整度至關重要,如今導入飛秒雷射直接取代手動撕開前囊,就好比原本用手畫圓圈改為圓規畫圈圈並以飛秒雷射切割,當然在穩定性與安全度上提高不少。」

且在超音波乳化、震碎的過程中,如果水晶體變硬,或是超音波的能量太大,有可能提高角膜內皮細胞受損的風險,術後角膜水腫的機率也會增加,飛秒雷射屈光晶體手術,可在超音波震碎前,先用飛秒雷射把水晶體切割,降低超音波能量對角膜的影響,除了安全外也加快術後的復原時間。

除此之外,合併散光的患者,除了高階的散光人工水晶體外,傳統上是用鑽石刀在角膜上切割30~70度左右的弧形以矯正散光,但是導入雷射技術後,可以飛秒雷射精準的切割出角膜弧形,對於低散光的患者,有很大的幫助。

提高術後的滿意度與生活品質

林鴻源醫師近日就成功為一名六十歲的女性施行這項最新的白內障手術,術後原本的散光降為零度,且植入功能性人工水晶體之後,原本八百度的近視,也完全矯正,「這位患者之前已有一眼做過傳統手術,這次透過最新的飛秒雷射技術,術後恢復時間更快,對於治療效果覺得非常滿意。」

但這項技術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像是角膜曾經受過傷、留疤,或是表面不夠透明,都暫時不宜施行。

高科技與新技術的搭配

治療效果更完美

林鴻源醫師強調,功能性人工水晶體提升患者術後更好的生活品質,但這類高科技人工水晶體,需要良好的手術技術才能相輔相成,「尤其像是具有調節功能,如:矯正散光、老花的人工水晶體,都非常需要良好的技術做搭配,一旦水晶體定位不夠精準,術後的滿意度將會打折扣。」

人工水晶體從最早的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矯正近視、遠視,發展至有提供藍光保護、矯正散光、老花的人工水晶體,對於希望擁有良好術後生活品質的人來說,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什麼是 多焦點黃色人工晶體 ?
Jun 10th 2014, 06:57

【文/林煥堯】

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原本平均50歲才會逐漸出現老花現象,隨著現代人用眼習慣的改變,看手機、電腦或電視的時間愈來愈長,根據臨床的發現,越來越多患者40~45歲時眼睛調節能力就開始下降,原本可以隨著物體遠近進行調整焦距的水晶體還有睫狀肌開始老化,產生疲乏現象,讓眼睛容易感覺疲勞,也不再那麼容易整焦距了。

過去被視為老人疾病的白內障,因為現代人用眼習慣及高度近視比率提高,以致於白內障患者年齡明顯下降。

多數白內障的患者同時都有老花眼的困擾,若是是想要在手術後擺脫眼鏡的束縛,不讓眼鏡造成日常生活的困擾,可以在眼科醫師討論您的生活所需,植入適合您、兼具矯正白內障與老花問題的多焦點人工晶體。

據醫師指出,目前新式的多焦點黃色人工晶體,因為採用非球面設計,與傳統人工晶體相較,在對比度、清晰度及視覺品質上都有更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夜間眩光問題會有大幅改善,夜間視力可以大為提升,有效降低夜間光干擾問題。早期人工晶體會有比較明顯的光干擾現象,會在燈光亮點周圍出現一圈光暈現象,即使白天同樣也會;新式多焦點人工晶體則可解把這些問題降至最低。

新式多焦點黃色人工晶體採用與顯微鏡、天文望遠鏡相同原理的Apodized光學設計,利用Apodized繞射原理及配合日常生活不同光線下,人眼瞳孔自然縮小與擴大的狀況,將光線做最有效的調整與分配,提供遠、中、近全程視力。除此之外,更可大幅減少光暈跟眩光現象。

不少退休人士仍從事多采多姿休閒活動,如玩牌、打麻將、上網、打球,若是戴著眼鏡難免會不方便,多焦人工晶體則可以降低您對眼鏡的依賴。

此外,多焦點人工晶體黃色鏡片的設計可以有效過濾有害光線,尤其是紫外線及可見光中能量較強的藍光;隨著科技發達、3C產品的使用率提高及LED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對眼睛有害的光線無時無刻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因此,對眼睛的保護就更為重要了。

銀領族 新世代 生活更自在
Jun 10th 2014, 06:56

【文/林煥堯】

趁著公司推出優渥的退休方案,59歲的張經理才辦好卸職,準備進入樂齡大學當講師,沒多久視力出現模糊、影像重疊現象,連晚上開車都看不清楚,張經理心裡發愁,人生第二春正要展開,視力健康就亮起紅燈?就醫檢查是老年性白內障,手術後植入多焦點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因而使得視野較清晰,看遠看近皆自如。

年齡愈長 老年性白內障人數愈多

白內障是水晶體混濁,導致視力障礙的眼疾,有分先天及後天兩種,依照成因比例,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蕭裕泉醫師表示,老年性白內障是人體自然老化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會慢慢變硬、混濁,致使視力出現模糊、霧茫茫現象。

根據統計,老年性白內障五十歲以上罹患率有60%,六十歲以上有80%, 七十歲以上高達90%以上。新眼光眼科診所負責醫師蕭裕泉解釋,白內障會影響視力品質,若視力低於0.3~0.4,出現糢糊、雙重影像、看不清楚、懼怕光線時,就需考慮進行摘除白內障治療。

銀髮族用眼習慣 這一世代不同上一世代

目前白內障的治療,以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為最佳。根據蕭裕泉醫師指出,這個世代的銀髮族用眼習慣及對視力需求和上一代不盡相同,即使退休了,不再只是坐著看電視,到戶外看遠方,還需要長時間看書、看手機、平板電腦,近距離用眼習慣不減反增,因此功能性人工水晶體提供銀髮族群更多元的選擇。

人工水晶體款式多樣 基本到全能型都有

蕭醫師表示,早期的人工水晶體沒有調節焦距功能,採用單焦點,只有看遠或看近功能,到了近期,研發出具有矯正散光、過濾藍光,保護視網膜的功能性人工水晶體,讓白內障治療不單是解決視覺障礙,還有矯正屈光功能,自此之後,又發展出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同時可以矯正近視、遠視、老花等,減少白內障手術之後尚需配戴一副矯正眼鏡的困擾,大幅度提高了視力及生活品質。最近眼科技術再突破,結合了「多焦點」、「屈光矯正」及「非球面」設計,發展出多功能型的人工水晶體,不僅能夠模擬眼睛水晶體調節看遠、看近自然功能,又具有一次解決老花、近視、散光等屈光問題,還有過濾藍光的黃片設計,減少強光對視網膜的傷害,另外非球面設計能夠減少眼球系統的像差問題,確保夜晚視覺品質。

三大挑選重點 根據需求而訂

目前人工水晶體的款式很多元,挑選重點要從需求面考量,蕭醫師列出以下三大挑選原則:

1.個人屈光狀況

了解屈光情形,是否有近視、遠視、散光。沒有散光,但有近視、老花者,一般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就可以,如果合併近視、老花、散光的人,就應挑選多功型人工水晶體。

2.用眼習慣及需求

每個人用眼習慣與生活要求不同,例如需要夜間駕駛者,就應挑選非球面的人工水晶體,以減少夜間眩光現象;若是經常要到戶外運動者,則需要可過濾藍光與紫外線的黃色人工水晶體。

3.支付能力

人工水晶體的價格有高有低,需要根據個人經濟能力狀況適度挑選,但無論價格高低,該有的基本功能都具備。

術後保養 細心呵護最重要

白內障手術後的一至二天,視力即明顯恢復,此時需要細心呵護,蕭裕泉醫師呼籲,不要沾到水,避免感炎,不要揉眼睛及擠眼睛,避免壓力傷害眼睛,不要直視強光,出門需配戴深色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傷害視網膜,絕對禁止眼睛被撞到。術後一個星期後回診,檢查術後傷口癒合狀況、是否有其他眼疾問題。蕭醫師則建議每年需定期複診,檢查是否有二度白內障的發生,以期早日治療。

誤認成長痛 幼年型類風濕延誤治療恐殘疾
Jun 10th 2014, 06:54

【聯合線上企劃/受訪者:成大醫院小兒過敏氣喘及風濕免疫科 王志堯教授】

一名6歲女孩每天起床就抱怨手腳痠痛,家人誤以為「生長痛」不以為意,用中藥進補一個多月,四肢反更加「紅、腫、熱、痛」、猶如「麵龜」,就醫後才知道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收治上述病例的成大醫院小兒過敏氣喘及風濕免疫科王志堯教授表示,除成人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外,i目前國內一年約有500名孩童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因誤認為生長痛、運動傷害而延誤治療,嚴重恐造成關節變形、殘疾。

王志堯教授表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孩童,ii平均每一萬人有1至2人罹病,其與常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同為基因變異或病毒感染,造成的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產生異常抗體攻擊正常身體結構。軟骨組織的關節為主要發病部位,發病時會出現「紅、腫、熱、痛」,一般成人型多出現於手腕或膝蓋等四肢關節;幼年型則從手腳指頭等小關節到脊椎等大關節皆會出現症狀,可細分為多發型、少發型與全身系統型。iii其中,全身5個以上關節患部的多發型除關節上表徵外,還會產生發燒、貧血等症狀;少發型容易導致虹膜結狀體炎;而系統型則會出現內臟器官腫大的現象。

王教授進一步指出,生長痛主要是因孩童身體軟骨組織仍在發育,在半夜時大量劇烈活動而造成的疼痛,但不像類風濕性關節炎聚集在關節,產生明顯的腫脹疼痛。而幼年型患者因常被誤認運動傷害或生長痛,歷經中草藥、按摩推拿等民俗療法才獲得確診,如上述6歲患者起床後總抱怨手腳痠痛、僵硬,隔代教養的祖父母雖曾帶其就醫,但仍自行抓草藥服用,過了一個月並無好轉,手腳腫痛更為嚴重,再度才確診、用藥,及時得到控制。

王教授也提醒,許多家長在孩子確診後常因擔心西醫使用類固醇治療影響發育而尋求非正規治療,但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幼年型患者若未即時確診治療,反而會影響生長發育,有不少未積極治療的患者「完全沒有再長高」,反倒是主動配合治療才正常發育,這類發病初期即積極治療控制者,成年後復發機率也大幅降低。

此外,此類患者與家族病史無直接相關,因此建議若發現孩子無運動傷害,卻經常在早上有關節痠痛、僵硬「晨僵」症狀持續1至2周就應就醫、及早治療。治療上,醫師也強調除了系統型患者會因造成高燒、紅疹與內臟等全身侵犯,需適量使用類固醇治療外,一般患者並不會使用類固醇。部分中草藥含有類固醇,其消炎效果易使患者在一開始感覺有效,但無法控制病情,反而影響生長。而傳統消炎治療藥物採「全面通殺」方式對抗疾病,效率較差,用藥時間長,且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等副作用,影響患者對治療醫囑的遵從性。現行採「標靶治療」針對發炎物質直接抑制的生物製劑 是病患的另一種治療選擇。

i台大醫院健康教育知識中心知識庫(衛教文章) 楊曜旭醫師 台大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http://health.ntuh.gov.tw/health/new/6201.htm
ii台大醫院健康教育知識中心知識庫(衛教文章) 楊曜旭醫師 台大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http://health.ntuh.gov.tw/health/new/6201.htm
iiiJ, G.S challer,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Pediatr, Ann,11:375~380,1982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性感女寫真 的頭像
    性感女寫真

    整型美容

    性感女寫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