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美容養生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美容養生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美容養生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中年人最愛慢跑 醫:改騎單車更好
May 14th 2014, 05:54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近幾年國內運動風氣盛行,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路跑活動總是場場爆滿,不少民眾也熱衷單車環島。其實,就年齡層來看,路跑民眾多以35-50歲中壯年族群為主,醫師提醒,路跑雖需毅力堅持,但仍得考量自己的身體狀況,40歲以上中壯年,別和年輕人的身體相提並論。

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馬筱笠醫師表示,慢跑本身就是熱身,是屬於較緩和、不受年齡和人數限制、方便又簡單的運動,因此愈來愈多35-50歲的中壯年人會選擇透過慢跑來追求健康。

然而,慢跑雖可促進代謝、增進健康,對膝蓋關節而言卻是很大的負擔,且人體從35歲開始,身體機能和器官各方面都會開始走下坡,容易有肌肉力量不夠、筋太緊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短期內頻繁慢跑、超過身體所能負荷的範圍,膝關節便容易出現摩擦過度症候群,特別是有扁平足的民眾更應該小心警覺。

馬筱笠醫師也建議40歲以上民眾,倘若慢跑完常會有膝關節疼痛情形,應減量運動,或可改選騎單車的方式,對膝蓋骨的負重和傷害比較沒那麼大。此外,在參加馬拉松路跑的過程中,若出現身體不適,也應立即停止,千萬別因想挑戰自己而傷了身體。

阿育吠陀瑜珈 呼吸姿勢體位三合一
May 14th 2014, 05:22

印度最古老的醫學「阿育吠陀」結合瑜珈,正在國內掀起養生風潮熱。阿育吠陀新加坡協會(AAOS)創辦人Vasanthi Pillay指出,真正的健康是身體、心靈,以及情緒相互平衡融合所致,藉由自然呼吸及放鬆紓壓,透過簡單肢體伸展來緩解壓力,達到提升免疫力、遠離疾病的最終目的。(影音/攝影記者江旻駿)

秀傳醫療體系健康管理中心總經理黃靖雅指出,阿育吠陀(梵文稱為Ayurveda)是源自於古代印度的傳統醫學。「Ayur」意旨生命,而「Veda」指的是科學,因此阿育吠陀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它不單只是治療疾病的知識,也是一門教導人們如何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養生的學問。

《身心和諧 輪穴開啟智慧》

瑜珈發明之初,其實是為了幫助人類在心靈上獲得靈動與啟發的。透過各種瑜珈姿勢,讓體內的各種能量回歸體內不同的「輪穴」。Yoga瑜珈的字面意思指的是身心的和諧,它能讓身體的各個系統維持在一種協調的狀態,並加強肢體的柔軟度、改善不良體態。

瑜珈的核心包含2個重點:1個是Pranayama,也就是所謂的呼吸技巧,另1個則是Asanas,指的是姿勢與體位。按照Ayurveda的信念,滋養靈魂才是賦予生命活泉的動力。而打坐和冥想,便是開化靈性、開啟智慧的基礎。

找健康 先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除了瑜珈的精神宗旨,Vasanthi Pillay強調,阿育吠陀所貫徹的飲食原則為「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和每1次用餐時都得「咀嚼36下」才下嚥,來維持身體健康。當人們生活和飲食習慣不當時,將會導致其中某種能量偏高,而某些能量較低的情況,身體缺乏平衡,這就是疾病開始的警訊。

《阿育吠陀 健康飲食9撇步》

1.有好心情:絕對不在心情沮喪的時候進食。

2.進食情緒:務必要在氣氛平和的狀態下進行,且要坐下來吃飯。

3.食物選擇:只吃溫熱的食物,盡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4.多喝溫水:進餐的時候搭配溫水。

5.新鮮食物:只吃利用新鮮食材烹調的食物。

6.避免生食:儘量不要吃生的食物,烹煮過後有助消化。

7.消化時間:用餐之間要相隔2到4小時,以確保上一餐的食物已經完全消化。

8.不要吃飽:永遠都保持在8分飽的狀態,同樣也是為了幫助消化。

9.午餐多食:一天最主要的一餐應該在中午的時候吃,越晚吃的東西就應該越少。

乾癬發癢難忍 防鱗屑紛飛6撇步
May 14th 2014, 05:06

有一種皮膚病發作時會皮膚搔癢、掉屑與疼痛,那就是困擾台灣6萬至8萬人的乾癬,細菌或病毒感染可誘發或惡化乾癬,甚至容易被忽略的壓力,也是造成乾癬發作的元凶之一。考季即將到來,門診發現,考生因升學壓力猛熬夜,導致乾癬纏身、鱗屑紛飛而求診的人數有增加趨勢。

雖然乾癬具有遺傳相關性,但並非100%。當父母中一人患有乾癬時,子女發病的機率為8.1%,而當父母二人都有乾癬時,子女的發病率增為41%。這種因自體免疫導致慢性發炎的皮膚病,好發在頭皮及四肢關節及外側處,病患感覺皮膚搔癢、掉鱗屑與疼痛,而痛苦不堪。

熬夜免疫力下滑 乾癬容易發作

中醫師袁國山表示,誘發乾癬的主要因素是免疫功能失調、過度疲勞及內分泌失調,而遺傳、藥物、外傷、氣候等因素也都有連帶關係。若是患者過度熬夜、缺乏運動而導致免疫力下滑,容易引發乾癬發作。在季節交替,氣候、溫度、濕度變化不定的梅雨季節,乾癬會更容易復發。

一般西醫治療乾癬時,多以打針、擦皮膚藥膏為主,但這些藥物多數含有類固醇,長期使用會造成肝、腎負擔等副作用。目前中醫則有純中藥藥方,不含類固醇,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癢的效果,並能調整身體的機能及氣血,使生理功能逐漸恢復到平穩狀態,皮膚的頑疾也能得到有效治療。

分辨乾癬與過敏 過敏無白色皮屑

許多民眾時常將乾癬誤認為過敏發作,袁國山中醫師表示,分辨乾癬與過敏最明顯的特徵是,乾癬患者皮膚上會呈現出紅色脫屑性扁平斑或丘疹,皮疹形狀多呈點滴狀、錢幣狀、環狀等,皮疹斑塊底部則呈現淡紅色,表面覆蓋一層類似鱗屑狀的銀白色皮屑,若是一般過敏則不會產生白色皮屑。

【乾癬日常保健6原則】:

乾癬患者有許多加重或誘發因子,因此需請乾癬病人小心避免以下狀況:

1. 遵循醫師的指示用藥,如果用藥出現不適或其他問題,要盡快與醫師聯絡。

2. 如果病灶處發癢難忍,不要用力抓;可以輕拍或是局部冰敷。

3. 按時修剪指甲並保持清潔,避免把皮膚抓傷。

4. 避免攝取刺激性的食物。

5. 要保持心情的愉快,並維持規律的生活,將有助於減低乾癬的發生。

6. 接受適當的日光照射,不要過度曝曬於陽光下。

【醫師小叮嚀】:

中、重度乾癬患者的照顧上必需做整體健康的評估,只要積極治療皮膚乾癬,減少發炎、發紅和脫屑,就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活品質。積極經由生活作息、飲食型態的改變,使體重減低,也可以減少發炎、避免乾癬惡化。

研究:日吃2百克蔬果 中風遠離我
May 14th 2014, 02:32

別小看每天多吃一顆蘋果、多吃一盤蔬菜對健康的影響!現代人飲食型態趨向於精緻化食品,較少機會攝取到天然未加工的蔬果食物,也因此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相關慢性病的風險,進而提高中風機率;雖然提倡蔬果多吃多健康,每天吃到10份都不為過,但很少人能真正做得到,因此專家建議民眾至少吃到200公克的蔬果,就能有效預防老年中風機率、保護心血管。

多吃多健康 蔬果預防中風

中國青島醫院分析了過去19年來,共20份與蔬果攝取及中風相關的研究數據資料發現,大份量的蔬菜與水果能降低血壓、改善血管功能,而高血壓是引起中風的重要原因,因此多攝取蔬果能幫助預防中風的發生,平均每天攝取200公克的水果就能降低32%的中風機率、200公克的蔬菜就能降低11%的機率;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公布的飲食指南也指出,每天攝取總量達600公克的蔬果,平均就能減少全球19%的出血性中風比例。

在英國每年有15萬人中風,在中國更是有170萬人因中風死亡,位居第一死因。要讓大腦維持良好運作功能,必須要提供足夠的氧氣、血液循環流通,當血管阻塞、攜帶氧氣的血液無法進入大腦時,就會產生中風危險。雖然有3分之1的中風患者可以在一個月內就痊癒康復,但是仍有多數患者會有長期的健康影響,不得輕忽中風的嚴重性。

黑巧克力、發酵食物也有效

蔬果中還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纖維質,抗氧化性強的蔬果可以幫助消除體內自由基,降低癌細胞增生機率,纖維質雖然沒有什麼營養素,卻可以幫助腸道淨化、排除體內毒素,降低大腸癌發生的可能。要預防腦中風,平時也可多吃青皮魚、洋蔥、青紫蘇、柴魚、納豆等發酵食物,可以幫助預防動脈硬化、血管老化,並降低血壓。

除此之外,醫學期刊JAC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一塊1.6盎司,相當於45克的黑巧克力,對預防中風很有幫助,最關鍵的原因是含有類黃酮,能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促進動脈血流,而血流改善就有益於心臟和腦細胞,建議選擇濃度高達70%以上的黑巧克力,其中含有的類黃酮素含量才較高,也才能達到保健效果。

5大健康食物 吃出抗敏好活力
May 14th 2014, 01:46

你家中的寶貝是否每逢季節變化,或是鋒面突然報到,就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過敏症狀,甚至嚴重發作時必需到醫院掛急診?面對天天吃藥,家長卻十分擔心會藥物成癮,甚至引起副作用,到底該怎麼辦?

一旦發生急性、嚴重的過敏症狀,必需求助醫師診斷治療之外,平時也可以透過保健方法,包括飲食與運動,幫寶寶調整過敏體質,以舒緩過敏情況。

台灣天氣潮濕,鼻過敏患者也很多,飲食上可多選擇幫助增強免疫力、減緩過敏的食物。根據美國《WebMD》網站報導指出,若能在飲食中多補 充能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包括百香果、魚油與益生菌等,對於緩解鼻過敏,有不錯的效果。而日本專家研究也發現,其他食物包括紅棗、胡蘿蔔等,也具有減緩過敏的效果。

1.百香果:生物類黃酮

百香果中含有生物類黃酮,生物類黃酮又稱作維生素P,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能夠幫助調節免疫力、清除自由基,而且可以阻止組織胺的釋出,而組織胺是誘發身體過敏的物質,所以可以減少過敏反應。百香果是生物類黃酮含量非常豐富的水果,而且百香果裡面除了種子沒有其他纖維或果肉,只有酸酸甜甜的果汁,果汁黃色原色就是類黃酮的顏色,是天然的高濃度消炎藥物。

2.魚油: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深海魚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以轉化為EPA和DHA,可以阻斷體內過敏反應的前驅物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能減緩體內發炎反應,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懷孕期間補充魚油,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預防過敏性疾病;相反的,Omega-6 脂肪酸則會促進發炎,增加過敏的可能性。

有過敏體質的人,要避免選用Omega-6 脂肪酸高的紅花子油、玉米油與少吃油炸食物,最好能採用Omega-3 較高的食用油如芥花油、大豆油,或者食用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鮭魚、台灣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深海魚種,但烹飪時以清蒸或燒烤方式保護油脂特性,避免高溫油炸或油炸而使油脂變質,如果直接補充保健食品,則要注意每天攝取量應以2公克為限,超量可能會凝血功能異常,傷口出血量大、難以癒合。

3.益生菌

益生菌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已有許多科學實證,因為過敏其實是免疫系統的失調,而腸道聚集了免疫系統中70%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所以優化腸道菌叢環境,就能對過敏有幫助。不過,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具備此功效,只有某些特殊菌株才被驗證具有調整過敏體質作用,如果取得健康食品認證,更能證實已通過動物實驗的過敏指標檢測。

人類飲用發酵乳品,攝取益生菌維持健康,已有長久歷史,所以利用益生菌調整過敏是相對安心且有效的方法,只是抗敏益生菌多半須要靠冷藏來維持效性,不僅儲存不便,對需要將益生菌粉末加入配方奶的嬰幼兒來說,產品的功效可能也大打折扣,因此消費者在選購益生菌產品時,可以將是否需要冷藏與產品的安定性納入考量因素。

4.紅棗:環磷酸腺苷、維他命C

根據日本的研究指出,紅棗中含有大量的環磷酸腺苷,是有效的抗過敏物質,可阻止過敏反應發生。此外,新鮮紅棗裡所含的維他命C,是蘋果的一百倍,柑橘的十五至二十倍,而維他命C是天然的抗組織胺,除了讓身體在對付氣喘或呼吸系統疾病時有較好的耐受力,也能抑制發炎引起的腫脹,緩和過敏的症狀。

但須注意的是,乾紅棗的蒂頭發霉時,最好丟棄不要食用,因為發霉的紅棗會產生黃麴毒素,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5.胡蘿蔔:β-胡蘿蔔素

日本研究發現,胡蘿蔔中的β-胡蘿蔔素能預防花敏的過敏症,減緩過敏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此外,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可促進黏液的分泌,保護鼻、喉、肺等黏膜健康及修護呼吸道,減少過敏原侵入。

值得注意的是,胡蘿蔔儘量不要生吃,因為β—胡蘿蔔素存在於胡蘿蔔的細胞壁中,須經過切碎、煮熟等方式,才能使細胞壁破碎,進而釋放β—胡蘿蔔素為人體所吸收利用。

Yahoo新聞APP Android版快來體驗》http://goo.gl/XgsYfK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性感女寫真 的頭像
    性感女寫真

    整型美容

    性感女寫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